从穷得娶不到媳妇到宜昌城郊第一村
发布日期:2017-04-25 09:03   访问次数:  信息来源:三峡日报4.22头版   字号:[    ]
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彭正平:37年的坚守与跨越

        “有女不嫁临江坪,包谷面饭哽死人。”曾经,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联村穷到这番光景。
 
 
  随着城市东拓步伐加快,加之临江区位优势,共联村狠抓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,自2014年起村集体收入就过了千万元,一跃成为宜昌城郊第一村。集体的底子变厚了,村民的腰杆子也直了,走出去都为自己来自共联村而骄傲。
 
 
  麻雀变凤凰,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。他,就是扎扎实实为村民服务了37年的党员彭正平。
 
 
  面对“提拔”不动摇  


       1980年,彭正平17岁就当上了村里的蔬菜技术员,并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。后来又当过车队、船队、码头的总会计。
 
 
  1997年,因为工作成绩突出,伍家乡党委有意提拔彭正平到乡政府工作,在征求他本人意见时,彭正平却找出各种理由“留下”。
 
 
  “作为共联村人民的儿子,乡亲们那么相信我,我一定要改变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,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。”
 
 
  从1999年至今,彭正平在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。这期间,他抓班子、带队伍、促发展,任何一环都不掉链子。先后引进企业56家,投资规模达6亿元,初步建成以汽车销售、商贸批发、仓储运输、新型建材、包装印刷、奇石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临江坪城乡一体化经济示范园。
 
 
  用实际行动示范带头  

       正在兴建的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北段位于共联村三组。
 
 
  征地拆迁,从来都是城市建设的“老大难”。共联村因地理优势,村民光是靠出租房屋每年就有少则6万元、多则10多万元的收入。面对拆迁,更是难以放下心里的“小九九”。
 
 
  困难比想象的要大,过程却比想象的要顺利。去年5月5日,在共联村党员、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上,彭正平掷地有声地说:“我是党员,第一个拆我的!”其实,彭正平的家并不在大桥拆迁红线内。 次日上午,拆迁工作专班人员就拿着测量工具来到他家进行房屋清点丈量。支书带了头,其他党员紧随其后,连环效应也带动了村民纷纷行动。24天内,就完成了301户清点丈量工作的99%。
 
 
  令彭正平更为惊讶的是,“临江坪第一寨”、“桌圆庄”、“福聚”这几家有档次、有规模、回头客多、年营业额上百万的经营户也主动放弃财路,选择为建设让路。
 
 
  “他们不是党员,也不是干部,却用行动带动了一大片,比我的影响还大。”
 
 
  因为征地拆迁,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暂时都受到影响,但彭正平只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“阵痛”。未来,共联村将捆绑使用集体土地征迁补偿的3个多亿,积极发展楼宇经济,并充分利用共联商贸大市场,让村集体收入不降反增,村民长远生计有保障。
 
 
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

        4月12日,曾经为柏临河湿地公园、规划馆、博物馆、东站路等项目建设让路的共联村5组村民喜分新房。在村委会门前的院子里,112户村民遵章依制、文明有序,都顺利选到了心仪的房子,整个过程风平浪静。
 
 
  彭正平感概说,能形成这样的村风民风,非一日之功。
 
 
  为让村党委在老百姓心中有号召力,彭正平带领班子成员坚决执行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,凡事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
 
 
  为让村民尝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甜头,彭正平又组织制定“惠民六大福利”。包括老人养老金、优学奖励、丧葬补贴、大病救助、治安保险、免费粮油等。其中,仅每人每月发放70元的粮油补助,村集体一年支出就有160万元。
 
 
  为营造良好的乡风民俗,彭正平引领共联村创造性地开展了好公婆、好媳妇、好女婿、好丈夫、好妻子、好家长“六好评选”。通过民主投票,目前已有300多村民获得表彰。
 
 
  采访结束,走在长江之滨的共联村,强劲的发展势头扑面而来。(本报记者易玮玮、本报通讯员龚艳菊)
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法律声明 | 网站地图
? 从穷得娶不到媳妇到宜昌城郊第一村 - 媒体看伍家 -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
导航12